宣傳片制作的強國之路
瀏覽次數:1483 發布時間:2016-10-24 11:31:28
實現中國夢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。經過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努力奮斗,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,更加需要文藝提供強大的價值引領力、文化凝聚力、精神推動力,傳承好中華民族精神基因,搭建起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。制作精良的宣傳片能為我們實現夢想!
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,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,實現偉大的目標需要偉大的力量。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。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。人民群眾求知、求樂、求真、求善、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,這對新時期文藝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。以中國精神為靈魂,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創作生產更多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溫度的優秀作品,為民族凝魂聚氣、為時代凝心聚力、為群眾鼓與呼。
提高國家軟實力需要促進文藝繁榮發展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,我國悠久豐厚的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轉化為文化優勢,也沒有形成有力的競爭優勢,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我國際地位還不相稱,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蘊還沒有得到充分展示,這都需要我們通過增強創新意識,激發創造力,繁榮發展文藝,提高國家軟實力。而企業宣傳片的制作能更好的提高國家的軟實力。
文化事業文化產業齊頭并進。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,藝術普及和文藝惠民力度不斷加大。群眾文化消費的意愿和需求進一步提升,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購買文藝產品與服務。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空前繁榮,形成良好互動,在經濟社會中的比重日益提升,成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。文藝創作生產日趨活躍。倡導內容為王、創意致勝,努力提高文藝原創能力,推動內容、風格、手段等的創新,文藝的表現力、吸引力、感染力不斷增強。
2016年國家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安排2.7億元,支持排演了近千臺傳統戲曲劇目。同時,對中華詩詞、民族音樂、民族舞蹈、書法繪畫、曲藝雜技等的保護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。2015年,全國新創作戲曲、話劇、歌劇、舞劇、兒童劇等600多臺;國產故事影片686部,同比增長11%,國產影片票房271億元,同比增長61.6%,占總票房六成以上。
中華文化傳播步伐加快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,文化交流合作成為中俄、中美、中英、中歐、中法、中印尼六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首屆絲綢之路(敦煌)國際文化博覽會吸引80多個國家和地區踴躍參加。我國已與15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文化合作協定,在全世界13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、1000多個孔子課堂,學員達500多萬人。“國家年”等系列活動和“歡樂春節”“亞洲藝術節”等品牌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。
著力樹立創新思維。“詩文隨世運,無日不趨新”。創新是藝術的本質特征,打造精品力作,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,需要大力推動藝術創新。2016年的電影市場,上半年勢態很好,但從暑期檔開始,發展勢頭弱于預期,觀眾對簡單的“拿來主義”、盲目的跟風模仿不再買賬,有影響的原創作品仍比較缺乏。
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,特別要適應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趨勢,創新文藝創作手段、拓展文藝創作空間、培育新的藝術形態。要堅持開放包容,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,提倡各種體裁、題材、形式充分發展,推動觀念、風格、流派切磋互鑒,不斷激發文化創造活力。
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互動發展。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,要夯實國家、民族發展的文化基礎,在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,文化產業逆勢上揚,前景廣闊。要抓住機遇,瞄準群眾多樣性文化需求,不斷創新體制機制,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調動市場力量增加有效供給,營造有利于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。加強文化消費設施建設,提高公共服務水平,夯實文化消費基礎;推動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,引領消費結構升級,為穩增長、惠民生發揮更大作用。宣傳片制作將為企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,增加文化的積淀,提升全民族素質,促進文化事業發展,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。
